新闻中心 /News
买马勺(Marshall)的人是在选音箱还是给客厅选软装?6686体育注册
网红Linda正在小红书上直播,她用王家卫的置景习惯,把马勺音箱放在了镜头的前景,端坐在镜头的后景,对粉丝们说道:
“家人们,这是马勺新出的草灰绿,灵感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中‘对于荒野苔原的崇拜’, 这款叫Woodsnake,是马勺专为中国蛇年设计的生肖限定款,看看这配色,这荔枝纹,还有黄铜风字体。放在床头,妥妥ins风艺术品了啊!”
“主播小姐姐,我也买过马勺音箱,它听摇滚和民谣挺好的,我用它来听后朋,你喜欢后朋吗?”
Woodsnake算是这款Marshall音箱的艺名,它的型号是Emberton III,灵感源自嬉皮士运动的自由精神。它不重,很便携,适合带出门,成为提升被搭讪率的利器。高级的牛油果色外型适合任何一个崇尚岁月静好的咖啡店;就算你带它出去露营,蚊子都会觉得你是个有品位的猎物。6686体育网址
与此同时,因为它做工小巧、便携,带它出街,若隐若现的它甚至可以散发出一种“我的主人很潮,但我懒得炫耀”的闷骚气质;
相比而言,Marshall在二月初推出的与美国街头服饰品牌Awake NY的联名款的靓丽,就要直给与硬核很多了。
型号是ActonIII,发售价2399,目前许多电商平台已溢价至近 4000
下回如果要发朋友圈表达自己失眠了,不用发香薰蜡烛了,可以发这个蓝色呼吸灯
怎么说呢,这款乍一看,像是纽约地下livehouse里淘汰的古董。它独特的设计在于Marshall经典的手写体Logo和Awake的商标叠在一起,就像一个摇滚老炮正在和嘻哈少年battle——80年代经典重金属的失真riff声,就这么和一段一个的“you know m3 bro”声儿叠在一起输出,反正输赢不重要,嘈杂是正道,帅就完了。
实际上,Marshall早就开始贯彻将高颜值蓝牙音箱布局进中国人客厅的打法了。更早的时候,Stanmore、Woburn与Acton这几个经典型号不断迭代,颜值能打,在中国市场销量一直不错;
概念上,这三个英文单词实际上都是英国地名,解读一下的话,Marshall公司颇有号召中国消费者“把英伦客厅搬回家”的用意。
诚然,随着长时间和谐的音乐共振,你的家,的确可以因为来自英伦的Marshall的音频输出,而形成美妙的艺术力场:
你可以用Stanmore播放一号,将客厅煲出十九世纪笼罩欧洲的阴影;用Woburn输出贝多芬七号第三乐章,使你的卫生间哀而不伤;或者将小巧的Acton的音量旋钮转至最高处,用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赋予餐厅浓浓的乡愁。
对于都市白领与中产们来说,Marshall早就开始负责软装了(有时候还客串猫抓板),可能下一步,Burberry会负责窗帘制造,英国皇室则是客厅名誉厅长。
——对于中国人的家居生活来说,Marshall正在做的,是和Beatles当年进入美国市场一般的另一场“不列颠入侵”——2020至2024,Marshall Group 集团收入翻倍至4亿欧元,且中国地区表现尤甚。
2024 年第二季,Marshall Group一举跃居中国蓝牙音箱线上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4.7% 。
今年1月24日,红杉中国与Marshall集团达成最终协议,豪掷11亿欧元(约80亿人民币)拿下控股权,他们看重的正是那14.7%以外的巨大渗透空间。
而瞄准了Marshall这个文化符号,也折射出红杉资本正在给自己的商业布局“加文化杠杆”,毕竟Marshall不只是音箱,更是摇滚精神的图腾。收购这种强文化基因的硬通货,恐怕比投十个新锐品牌更能抢占消费者心智。
畅想一下,年初刚推出中国艺术家设计的Woodsnake蛇年限定款的Marshall,会不会因为中国资本的介入,而推出更多本土化联名?未来我们还可以见到川剧变脸涂装机身吗?周杰伦稻香主题款是不是也正在酝酿了?
无论如何,这几年,马勺的家用蓝牙音箱的颜值越来越高,让人不禁怀疑它的设计团队究竟是不是潜伏在乐器圈儿里的室内设计师。
当经典的荔枝纹皮革箱体与法国产的沙发拥有了相同的质感,当黄铜旋钮和做旧金属网格愈发透露出北欧中古家具的味道,音乐播放功能,是不是只是这个品牌附赠的功能了?
要回答这个关于技术血统的问题,就先从Marshall尚未变为家居良物,而还只是摇滚猛兽的上世纪说起吧。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因为Marshall音箱,初代摇滚巨星们如Cream乐队和Jimi Hendrix在60年代末的技术、精神与影响力,可能不会被那么完美地“放大”。而没有这个过程,重金属音乐就可能不会诞生,继而是各摇滚流派。
创始人Jim Marshall 起初只是开了家店来卖鼓,后来因为店里聚了越来越多的摇滚乐手,他们都在抱怨自己没设备玩耍,于是Marshall就开始做起了包括电吉他和吉他音箱等其他乐器的生意。
Jim Marshall进入乐器这一行时,Beatles乐队的首张专辑刚推出不久,英国那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是英国乐手用的乐器都是美国人做的。Marshall决定尝试自己设计研发音箱,造福本土乐手。
不久后,Jim Marshall喊来了前战斗机电路修理工Ken Bran,闭关研究了许久后,推出了首款JTM45音箱——音色浑厚、攻击性强,售价仅87英镑,数月内售罄,成为了摇滚乐手青睐的产品。
不久后,标志性的100瓦SuperLeadPlexi音箱携带着颠覆性的破音问世,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Jimi Hendrix的演奏所带来的文化范畴内的意义,把Marshall这个品牌带入了摇滚殿堂。
Marshall的手写体Logo,也被《时代》杂志誉为“音乐革命的象征”。从那时起,它不再只是音箱设备,更是摇滚精神的象征,代表着自由、激情和对音乐的无限追求。
Marshall在2015年前,产品矩阵里仅有专业音箱与少量,消费电子布局是一片空白。而像索尼、Bose与JBL这些厂商,却早早地便开始设计便携音箱了。
从第一款吉他音箱JTM45开始,Marshall专注于过载、失真音色半个世纪,但产品线年,才由Kilburn这款产品,开启了它向家用蓝牙音箱的转型之旅。
而这也是Marshall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至此,Marshall走上了一条摇滚精神的“面子”与“里子”相互分裂的道路:
Marshall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通过颜值、外型和经典的Logo样式,延续到了蓝牙音箱上——黄铜旋钮、皮革纹理,这让Marshall在视觉上永生;
而与此同时,Marshall的技术传统,却因家用音箱产品的特殊属性与实用性需求,而并未延续到蓝牙音箱上:
当1962年Marshall创造了第一款吉他音箱JTM45时,乐手们都认为它与同时代的其他音箱不同,因为Marshall音箱的失真、破音音色,来自于电子管。接着,电流与音符经由电子管,被音箱输出给听众,让摇滚乐在舞台上生根发芽。
Marshall早期的JTM45吉他音箱各个版本里,清一色使用的是电子管放大器
电子管放大器,是乐手与音乐人推崇至极的音箱放大器,因为经由它发出的音色,温暖、饱和度更高、动态(音量、音色、乐手触弦的反馈)大。
和汽车轮胎一样,电子管实际上是耗材,音箱上的原配烧坏了,要买来新的备着,时刻准备换上
而面向家庭生活市场的Marshall蓝牙音箱,用的是数字技术下的D类放大器,在模拟各类效果而已。它和电子管放大器的区别,可以形容为,前者是你肉眼可见的科特·科本正在抱着吉他嘶吼,后者是AI生成的。形似,但魂灭。
当然,听歌的人不需要演奏,也没必要烧包到去买专供乐手使用的电子管音箱来听歌。只不过从Marshall品牌变革的角度来看,专业吉他音箱追求的物理攻击性暴力美学,正在演变为一种由蓝牙音箱而掀起的精致主义。
这就像你一路开着摩托追随着一个女骑手,却发现她突然半路下了车,进了个瑜伽馆,戴上耳机来了段下犬式——不是说摩托党太帅,也不是说瑜伽教练不好,而是一时半会儿会有点膈应而已。
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Marshall的吉他音箱,与家用蓝牙音箱,实际上是两条生产线年,Marshall开始与瑞典 Zound公司合作,Zound是Marshall、Adidas和Urbanears的音频电子品牌背后的力量,倡导以人性化视角打造优质产品,
这就是Marshall蓝牙音箱与Marshall这个老牌子如今的尴尬:当其他音箱、耳机产品都在卷技术、卷AI赋能的时候,它只卷外观。
Marshall也十分清醒,自己最广泛的受众,是摇滚乐文化爱好者,目标消费者是常去音乐节、追乐队的消费人群。
可当年轻人以为自己买了个Marshall蓝牙音箱,就能和自己追过的乐队走得更近时,殊不知,人家乐手用的是Marshall Amplification基因的电子管箱,和Zound基因的蓝牙音箱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网上关于Marshall蓝牙音箱的吐槽里比较经典的一句是:“一台3000元的Marshall,有着1000元的音质,和2000元的颜值。”
而部分观点更极端的评测者则认为,低频轰头的Marshall,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中对音箱的“低音炮”认知罢了,“请把扎实可靠的摇滚之声还给我们。”
Marshall和它背后的资本在做的,是将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标价贩卖的商品。
畅享一下,当人类既能用眼睛听音乐,也能用耳朵听设计时。这种“视听通感”的终极境界,或许正是消费主义的浪漫之处。
以拥有了来自纽约的城市文化,也同时给自己贴上了“摇滚爱好者”“特立独行”“反主流”的标签。
可我们的耳朵真得被Awake了吗,还是说,这只是我们一年365天里的一场一周一次的关于个人品味的“视觉宣言”?